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这既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群众工作明确了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拓展和深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丰富和拓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时代内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俯下身子为群众工作,用群众的观点看待发展,用群众的观点检验政绩,用群众的观点为群众造福。 一是决策依靠群众制定。“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我们的每一项决策,都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掘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善于汲取群众的营养,提高领导素质和决策水平。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自觉做到决策前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保证决策“从群众中来”;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保证决策体现群众意志和要求;决策后及时“回”到群众中去,使决策变成群众的实践活动,并依靠群众完善决策。实践表明,只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哪里的领导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决策方法,那里的工作就生气勃勃,就有成绩,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反之,就会出现“好心办了坏事”,出了力,费了神,花了钱,群众却未必领情的现象。 二是干部融入群众工作。在当今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思想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自己的公仆本色,以“父母官”自居。而要特别注意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懂得融入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一线工作”责任机制,全年要确保不少于1/3的时间到“一线”工作,调查研究在一线、工作指导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通过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再是随意的、个人的、个别的行为,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政治纪律,作为工作理念一以贯之地执行。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形成帮扶困难群众的责任机制,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真心实意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做朋友,倾听民声,洞悉民情,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带着深厚感情,全身心地融入群众之中。 三是问题贴近群众解决。领导干部要时刻留意“民间疾苦声”,深入实际主动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意愿,时刻把群众的温饱冷暖、喜怒哀乐、利益得失挂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发现任何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矛盾,都必须直面应对,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决不能把问题压在文件里,放在提包内,拖在研究中,议在会议上,知而不理,议而不决,久拖不办。凡是按现行政策应该和能够解决的,一定解决;政策不够明确的,要探索新的办法去解决。对一时确实无法解决的困难,原原本本地向群众讲解政策和有关情况,认真负责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多作换位思考,多从群众的立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兼顾群众利益的整体性、层次性,正确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同时要下更大的决心,以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正确处理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严禁与民争利。 四是政绩经受群众检验。我们所要的政绩,是谋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成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人民群众的检验。“政声人去后。”各级干部为官一任,是否造福一方,群众最有发言权。不思进取、毫无作为的“庸官”,为群众所笑;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昏官”,为群众所羞;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贪官”,为群众所耻;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漂官”,为群众所恨。谋发展、搞建设、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各地实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重实干,讲实话,尊重民意、珍惜民力,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把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 五是形象交由群众评判。“小节见大义。”群众往往从身边的小事看干部形象,从干部形象看党的形象。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要靠每一位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和维护。干部到基层,到群众中去,要轻车简从,生活简朴,树立廉洁自律形象;在群众中工作,要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用模范行动感染群众,树立忘我无私形象;为群众办事,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快办,让群众放心和满意,树立优质高效形象;在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干部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第一个报告,第一个处置,树立不怕牺牲、忠诚可靠形象;为群众谋利,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六是勤廉接受群众监督。党的长期执政,既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利条件,也更容易使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每一位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友情观、民情观。要严格要求家人甘于寂寞,甘于清贫,枕边能吹“廉风”,身边能把“廉关”,家人能为“廉事”。能正确处理友情,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祸,常除查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要善于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积极欢迎监督、正确对待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用群众这面镜子,去照自己思想上的“短”,用民意这把尺子,去量自己作风上的“软”,用民心这本账册,去查自己工作上的“散”。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造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之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葆共产党员人的浩然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