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关建设>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

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社会化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9-08-26  |  点击数:  |  保护视力色:  |  文字显示:【  


近年来,宁波市有效凝聚党建力量,依托党员志愿者队伍,帮助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帮扶救助和心理矫正,取得显著成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5月,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炤调研“红领之家”社会工作室,给予高度评价。6月,央视“社会与法”栏目播出“奉化模式”。

一、 以党员先锋为主体,倡导“去标签”“无差别”理念

北仑“红领之家社会服务工作室”以党建力量为主体,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社会化工作新路径,其所倡导的社区服刑人员“去标签”“无差别”理念,被国内社区矫正法学专家争相研究,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奉化“捷达阳光家园”借助捷达物业服务公司的党建资源,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中与志愿者“同着装、同劳动、同管理”,去除罪犯“标签”,让其在劳动中感受志愿者正能量,提高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创设“点单式”“积分制”模式

党员志愿者参与的社会组织,吸收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变“监管对象”为“社会服务参与者”。“捷达阳光家园”建立“1+X”社区服务架构,与人民医院、公交公司、交警大队、残联等合作,推出导医、助残、敬老爱老、平安志愿行等民生类社区服务项目。“红领之家”常态化服务项目体现为民性,采用网络化运作方法和规范化管理手段,设有成员实名、项目互动、活动申报、服务积分、积分兑换5大制度体系。社区服刑人员与志愿者均通过微信、微博、QQ、论坛自主选择服务项目,以劳动时长换算志愿者积分,并且超额积分可兑换爱心券,用于报刊订阅、家政保洁、医院体检等。

三、以心灵改造为主旨,实现“塑人格”“促回归”目标

相关专业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自觉接受改造,顺利回归社会。“红领之家”使党建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效对接,党员志愿者与社区服刑人员“一对一”志愿帮扶结对,组建社区矫正工作“专家库”,通过多样化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和个性化心理诊疗,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近5年来,所联系的405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和再犯罪率均为零,有14人实现就业创业。“捷达阳光家园”运用心理矫治手段,引导和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调节不良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助其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已累计举办心理讲座15 期,参加人数500人次,开展心理评估168人次,开展心理咨讯、心理疏导230人次。(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委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