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关动态>区域动态>余姚

余姚市:陆埠镇整合资源、文化赋能、凝聚合力,打造山区经济共富“红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3-12-27  |  点击数:  |  保护视力色:  |  文字显示:【  


日前,由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办的全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共建经验交流会在余姚市陆埠镇举行,此次会议以“助推共同富裕促进老区发展”为主题,余姚市陆埠镇主要领导在会上作《守住红色根脉,打造共富高地》的交流发言。现场,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还为新认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陆埠镇袁马村授牌。


余姚发布特约摄影师徐学栋 摄于陆埠镇沿江村


今年以来,余姚市陆埠镇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理念,结合“工业强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旅游兴镇”战略,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加快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观光、非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全力谋划推进四明山北麓重要门户区创建,点燃山区经济共富“红色引擎”,为打造长三角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浙东思想文化重镇和老区共富现代化样板注入新动能。


四明山妈妈雕像群


整合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余姚市陆埠镇先后投入2300多万元对草茅庵(重建四明主力武装所在地)、中共浙东临委成立旧址、四明山妈妈雕像群、钟山红色主题公园等一批红色遗址进行改造提升,形成集“教、研、学、践”四位一体的“红旅专线”,创新推出10余款文化创意产品。发挥陆埠乡贤优势,引入“艺术振兴乡村”新模式,在袁马村着力打造以“中国乡村小工业记忆”为主题的网红旅游项目,建成总投资950万元的浙东红色记忆馆,并成功入选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10月中旬,位于杜徐岙村的浙东鲁迅学院纪念馆建成开馆,成为目前省内唯一的展示浙东抗日根据地教育文化建设的主题展馆。下步,该镇将在纪念馆周边建设文化广场,配套一批户外研学体验项目,让市民和游客开启一场沉浸式“红色之旅”。


浙东红色记忆馆


文化赋能,探索山区共富“新路径”。经过前期细致梳理,出台《陆埠镇山区片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实施“助力美丽乡村重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14个重点工程列入项目库,在成功创建化安山阳明温泉3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今年7月承办了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下一步,该镇将启动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的黄宗羲思想传承发展基地项目,策划开展黄宗羲文化旅游节,打响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非遗技艺”向“非遗经济”转化,启动建设以“非遗共富联盟”为主题的产业聚合平台,在兰山村建成非遗传承基地,并围绕“非遗共富”主题,积极创建姚东片首个全国文明村。对接优质项目,计划改造袁马村内闲置的校舍、厂房,建设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无人机学院实训基地、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创作基地、民间博物馆等。在裘岙村打造“狮山风情文旅IP(品牌形象)”,探索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每年带动当地珠茶销售1.5万吨。


凝聚合力,全链条打造“共富矩阵”。余姚市陆埠镇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新路径,实施村企“党建联建”三年行动,组织22家非公企业和11个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结对联建,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资金支持等方式,增强结对村的“造血”功能,其中由12个村联建联营、总投资1920万元的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9月中旬并网发电,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260万元。今年5月,余姚市陆埠镇与宁波农发集团、“蔚蓝智谷”深化产业合作,在郭姆村启动总投资2500万元的无土栽培植物工厂一期项目,为村集体产业发展和经济增收开辟了新渠道。搭建政府、企业、村集体与农户“四位一体”赋能平台,建成产业赋能、农旅融合、电商直播、定向招工等模式的“共富工坊”4个,拓宽百姓就业致富新路子,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


钟山红色主题公园


不仅如此,余姚市陆埠镇努力营造“陆埠人办好陆埠事”的良好氛围,设立文化共富公益基金,面向全镇筹集资金1020万余元用于乡村振兴项目,目前已投入350万元实施钟山红色主题公园二期改造工程,预计明年4月完工;大力开展EOD项目(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申报,成功争取项目资金9500万元,将定向用于四明山区域项目建设。(余姚市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