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关党建>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关键在“实”看市直机关亮新招

发布时间:2025-06-26  |  点击数:  |  保护视力色:  |  文字显示:【  

编者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市直机关是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是沟通上级部门与指导基层单位的关键“中枢”,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重要“窗口”,其作风优劣关系到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基层运转的顺畅性,更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整体形象的印象代表。因此,市直机关必须始终在以优良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持续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上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各单位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弄清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一线立查立改,举一反三自查自纠,以担当作为服务群众、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实干实效,让基层群众感受到转作风、树新风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强化风纪管控,织密监督网络

市纪委市监委、市督考办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创新升级“基层点、上级改”做法,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构建问题线索“随手报”渠道,设立“季度定向征集+日常开放受理”双通道,通过“基层点题、部门接单”方式,以匿名形式向基层收集减负问题线索,累计收集各类线索667条。针对收集到的线索,建立“教育提醒-限期整改-系统治理”阶梯处置流程,累计督办“河长制APP每日签到设定过于形式化”“种粮大户种植补贴申报手续复杂”等各类事项315件,发送《基层点题函告书》《核查整改通知书》176份,问题解决率达100%,及时叫停纠治了一批计划外督查检查考核、评比表彰及任务加码等事项,有效回应了基层干部群众关切。


市财政局建立完善《宁波市财政局干部“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19条“不能为”行为,进一步织密“八小时外”监督网,并配套建立财政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请示报告、谈心谈话、信息反馈、家庭助廉等相关机制。向市财政局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发送“让我们携手同心 向酒驾醉驾说不”主题家书,对酒驾醉驾行为进行督促提醒,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断强化作风建设。

 

聚集民生实事,提升服务效能

市人力社保局完善欠薪线索接收办理、闭环反馈机制,开展欠薪风险排查、普法志愿服务、违法行为联合惩戒、“甬薪精管”智治平台迭代升级、工程建设领域“四实”管理等工作,推广市“安薪码”线索平台,方便农民工随时扫码、一键投诉,实现一般性欠薪问题“一扫受理、七天快办、半月结案”,推动涉薪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1-5月累计受理国省市三级平台欠薪线索件22676件,线索量增速明显放缓。


市住建局创新 “一桶一码”身份管理,指导各地在生活垃圾投放容器上安装RFID芯片并进行编号,配套安装智能化车载称重系统,实现“收运点位自动识别、收运数据自动生成、垃圾产量自动计算”三项升级,生活垃圾收运全程可精准追溯、数据可精准分析、费用可精准结算,目前全市已有6000余个投放容器安装了RFID芯片。


市综合执法局聚焦涉企执法痛点,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实施“转变理念大提速”等工程,探索涉企“执法+服务”融合新路径,构建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实现执法质效与队伍形象双提升。动态梳理权责事项,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全市38个部门认领检查事项4221项、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推行查前“预约式”服务、查中“证码双亮”监督、查后“闭环式”帮扶优化执法流程,变“末端执法”为“前端服务”。升级“综合查一次”、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广非现场智慧监管提升执法效能,细化裁量基准、推行“首违免罚”、创新信用修复体现柔性执法。今年来,统筹检查任务437项,1-5月涉企检查同比下降57%,全市2700多家“低风险”企业实现零打扰,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8%。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减负

市委编办聚焦基层关注和群众关切,深化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减负取得积极成效。重点围绕职责不顺、主次不明晰、权责不匹配等方面,排查梳理乡镇(街道)履职中的考核不合理、职责不清晰、保障不到位问题,会同各区(县、市)深入解剖麻雀、找准问题根源,逐个形成破解举措,优化考核方式,厘清责任链条,明确保障措施,切实把基层接不住、办不了的事项和任务卸下来,把基层迫切需要的事项和资源放下去,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持续深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市交通局成立市级专项工作组,出台《宁波市推进货车司机接诉即办提升货车司机投诉处置质效工作方案》,确定10项重点工作任务,建立“日督促、月分析、季复盘”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人。同步构建“双线协同”响应体系,依托交通部12328微信小程序专属入口和省12345热线专席,确保“一键转办、优先处置”。加快完善货车司机专属知识库,持续更新补录200余条,有效提高处置货车司机咨询、工单判别的能力。截至目前,整治工作成效明显,5月份,12328货车司机诉求总量368件,其中投诉举报87件,平均办理时效1.23天,较整治初期提高1.26天;回访满意率98.8%,较整治初期提高0.47%。

 

转变考核方式,激发工作活力

市国资委优化考核体系助推企业减负成效显著。在全省国资系统首创面向企业“只考1次”模式,全面统一综合考核和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计分规则,助力企业减负。2025年度高质量考核指标减少64%,个性指标占比达85%-90%。实施“一企一策”精准考核,推动经济效益和战略使命协同并进,科技创新与价值创造双轮驱动,对研发费用、稳外贸减费等视同利润加回,对考核优秀企业,给予薪酬核定系数鼓励,进一步激励先进、激发干劲,引导企业持续提高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截至4月末,市属企业总资产达8396.74亿元,利润总额达27.17亿元,净利润达2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9.78%、4.90%,完成有效投资432.21亿元,研发经费投入达13.24亿元,考核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市工商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导向,推进《亲清健康指数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建设。系统总结2019年以来我市指数化评价亲清政商关系、场景化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改革实践,将“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上升为市级地方工作标准,从“亲清健康”“亲近关系”“清廉关系”三个方面设立市本级及区(县、市)指标30项、重点乡镇(街道)指标22项,其中60%以上体现企业获得感、体验感,即刻画党委政府服务效能、勤廉作风,也评判民营企业合规状态、自律情况。我市建立“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走企连心”等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在商会、企业等实体化运行“亲清家园”“营商环境直通站”等政商关系观测场景近300个,累计培育清廉民企典型案例1256家,促进政企双向奔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